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珍藏】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大全

2019/5/20 0:12:49      点击:


书法作品的格式

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轴、册、片四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一)条幅


条幅指长方形的幅式作品,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亦称直幅或者立轴,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装裱之后就成了“立轴”。


(二)屏条


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逐行书写。除独幅外,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但字体需要统一,一气呵成。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但字体、风格需要统一。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交相辉映。常见的有:四幅、六幅、八幅,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十二幅。


(三)对联


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画的两边。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文字音律上平仄相对,书写时左右应有呼应之感。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可以分行书写,上联自右向左排行、下联自左向右排行,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


(四)横披


横披指横幅作品,横长竖短。这种格式可以写少数字,自右而左写一行,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书长篇字。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大厅会议室中悬挂,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


(五)中堂


因悬挂于厅堂正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宽度与长度比例一般为一比二。常见的有长四尺、五尺、六尺等整张宣纸写成。内容可以写长诗或短文,或只写几个大字,甚至只写一个大字。


(六)斗方


可以将斗方视作中堂的特殊形式,它的长与宽相等,既可以将其装裱成中堂那样独立悬挂,也可以将其做成方形镜面,镶嵌在镜框之中。


(七)匾额


大都悬挂在亭台楼阁、厅堂馆室的上面,一般匾额字体多为楷书、隶书和行书,也有古朴的篆书。字少而大,结体严谨,疏密匀称,气势磅礴,庄重严肃。独立悬挂或者配以对联。


(八)手卷


是书法作品中左右展开较长的一种格式,因为其形成长度远远大于宽度,而且长度太长无法悬挂,只能用手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得名,也叫“长卷”。其内容大多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一首(组)诗词。手卷篇幅较短的有三、四米,长的可达十米以上,宽度一般为三十至五十厘米之间。卷首外有“题签”,卷内开头有“引首”,后有“题跋”。


(九)册页


是装订成册的尺寸较小的书法作品,八开、十二开、十六开不等,作品篇幅也不等,一般是折叠起来的,每页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象长卷那样写多篇诗文,若长江万里,一泻无余。册页可以书画合册,大多的册页用于不同的作者创作,因为便于携带,常常是书法家题字创作的理想格式。


 (十)扇面


扇面指随扇形书写的作品。扇面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接近椭圆或者就是团形的团扇,书写时要能充实饱满,也可以圆中取方,设方构图。一种是折扇式,这种格式书写时,以折痕分行,呈圆心辐射状,上宽下窄,外大内小。章法并非一律,可用长短行间隔的方式安排布局,适合扇形弧线式规律,一定得注意,不可过密,密则满;不可过松,松则散。这种格式显得活泼优美,尤其是小幅作品点缀性强。


中国书画宣纸尺寸


一、三尺宣纸

规格为100×55(长×宽)(单位:CM) 


⒈三尺全开:100×55(标准三尺)


⒉大三尺:100×70(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为二尺)


⒊三尺加长:136×50


⒋三尺横批:100×55(标准三尺)


⒌三尺单条(立轴):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


⒍三尺对联: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


⒎三尺斗方:50×55(标准三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二、四尺宣纸

规格为138×69(长×宽)(单位:CM) 


⒈四尺全开:138×69(标准四尺)


⒉四尺横批:138×69(标准四尺)


⒊四尺单条(立轴):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⒋四尺对联: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⒌四尺斗方:69×68(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⒍四尺三开:69×46(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


⒎四尺六开:46×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1/2)


⒏四尺四开:69×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1/2)


⒐四尺八开:35×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4,宽度1/2)


三、五尺宣纸

规格为153×84(长×宽)(单位:CM) 


⒈五尺全开:153×84(标准五尺)


⒉五尺横批:153×84(标准五尺)


⒊五尺单条: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⒋五尺对联: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⒌五尺斗方:77×84(标准五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四、六尺宣纸

规格为180×97(长×宽)(单位:CM) 


⒈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


⒉六尺三开:6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


⒊六尺对联:180×49(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⒋六尺斗方:9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


五、七尺宣纸

规格为238×129(长×宽)(单位:CM) 

⒈七尺全开:238×129(标准七尺)


六、八尺宣纸

规格为248×129(长×宽)(单位:CM) 


⒈八尺全开:248×129(标准八尺)


⒉八尺屏:234×53


⒊八尺斗方:124(cm)×124(cm)


七、一丈二尺宣纸

规格为367×144(长×宽)(单位:CM) 


⒈一丈二尺:367(cm)×144(cm)


⒉大一丈二斗方:180(cm)×142(cm)


⒊小一丈二:360(cm)×96(cm)


八、一丈六尺宣纸

规格为503×193(长×宽)(单位:CM) 


⒈一丈六尺:503×193


九、一丈八尺宣纸

规格为600×248(长×宽)(单位:CM) 


⒈一丈八尺:600×248


中国字画论尺卖

大中小这里的说的“尺”是指平方尺,一尺等于33.3厘米。为什么不叫平方尺而叫“尺”?这和宣纸的规格有关。宣纸的规格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比如:四尺纸的规格是长四尺宽二尺,面积为八平方尺。把四尺纸对裁,就叫斗方,是四平方尺。都知道买布卖布论尺,不知从何年何月始,卖字画也这样计算了。



书法作品的章法

章法又称布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对一幅作品如何进行整体安排,对每一个局部如何进行整体处理的方法。它涉及到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照顾关系。在书法创作中,一笔之误,一字之差,都会影响全篇的效果。所谓“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不仅对一个字的结构来说是如此,就是对整幅作品来说也是一样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为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法的重要性。


 一幅书法作品犹如一幅画,有色之处是画,无色之处也是画;同理,有字处有结构,无字处也有结构。有字之处,谓之“黑”,无字之处,谓之“白”,处理好通篇黑白关系,是章法之要旨。清包世臣《艺舟双揖·邓石如传》云:“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道出了对一幅书法作品的黑与白,虚与实的艺术处理方法。如果不懂得处理“黑白”关系,不懂得“集众字而成篇”,即使单个字处理得很好,但通篇观之,也会杂乱无章,缺乏韵味。


作为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由正文、落款、钤印构成,三者合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对具体的要求分述如下:


(一)正文

正文,是一幅书法作品的主体部分,也是章法处理的关键部分,即创作者对所选择的文字内容的书写,是作品的主体部分,按照一般的习惯,欣赏书法要读,这就要求书法创作过程的书写符合识读序列,于是行、列随之建立。行列布白方法大致有三种形式:


有行有列法:通篇竖成行、横成列,是最严整的序列样式,其特点是整齐、大方、匀称和清晰,给人一种整齐美。它几乎像阅兵式行进的方阵,前后左右都必须保持在纵横的直线上,步伐整齐,精神抖擞,书写时,每个字的中心要对正,不能偏高偏低,偏左偏右。写楷书、隶书、篆书要求工整的实用性文字,适合这种形式。这种严整的章法创造出高度秩序感,带着十足的工匠气息,因而摆布、安排、制作之嫌是难以克服的。初学分布的人,需要从规矩入手,应首先掌握这种布局形式。但在习作中要努力排除“匠气”,一刻也不放松自然法则的投入,以及情感、思绪的宣泄。自然和严整在有行有列法则的布局中,不是矛盾地存在着,而是相依的整体,即严整要在自然的和谐中建立,自然的和谐要从严整的秩序中表现出来。如果矛盾地、孤立地认识二者的关系,将导致“状如算子”,便不是书。


有行无列法:简单地说,就是竖成行、横无列的布局形式。这种分布注意的是行气的贯通而有活力。书写时应遵循文字结构和运笔的规律,根据笔性自然地向中心左右偏离,使行的垂直中心左右偏离,在运动中求得重心的统一,构成这样的行气才是散列的行气应守的原则。一篇数行,每行的波动不但要考虑本行的偃仰向背,而且要照顾与它行的关系,尤其注意与相邻行的错落,力求做到左右顾盼、避让有致。有行无列法整齐而有变化,使人轻松愉快,适合各种书体,行、草书尤为多用。这种分布是古今书法创作的主要形式。


无行无列法:就是指作品的分间布白纵不成行,横不成列,上下左右,错落有致,浑然天成。这种形式主要出现于古代一些书法遗迹中,因为先秦以前的文字,其形态直接取材于自然,颇具天趣,尚没有注意到纵横的排列。后来在草书的创作中,也有采用这种形式的。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无行无列是视觉的错觉,如果按照识读序列,或竖成行,或横成列,纵横关系呈现一片迷乱,神秘得令人难以捉摸,有如乱石铺街,字形大小参差错落,变化多姿,浑然一体。这种形式不是事先可以用尺寸观念来度量,而是修养有素的人在即兴状态下来进行的。书写时通常精神兴奋,甚至得意忘形,无拘无束,可以尽情挥洒,唯求自然的契合,所以,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只宜观赏,实用价值不大,初学者更是难以把握。象郑板桥的许多作品都是这种分布,另外,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也是这种分布。


(二)落款

落款是中国书画的一个特点,又称款识和题款。最初为了实用的需要而产生,意在说明正文的出处、馈赠的对象,作者的姓名、籍贯,创作的地点、时间,以及抒发创作感受等等。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书法作品艺术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整幅章法中起着补充、协调、映衬的作用。落款虽然不是作品的主要部分,但款识安排合宜于否,直接影响着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古人谓之:“妙款一字抵千金。”款字往往又能反映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所以在书法创作中,不仅讲究作品的正文布局,落款方面也要下工夫。


落款可分为单款、双款、穷款三种。


“单款”是指署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再加上正文的出处,书写的时间、地点以至原因等。


“双款”包括上下款,通常上款写赠送对象的名字和称呼,常常带上谦词,谦词根据作者与赠送对象的关系而有所区别:上级以及平级可以用如“雅正、法正、教正、正之、正腕、雅属、惠存”之类,下级则可以用“勉、雅属、存念”等等;下款则落上自己的姓名、书写时间和地点等等。


如只落姓名,则叫“穷款”,如果作品所剩空间有限,甚至不落款,盖印即可,也叫“穷款”。


一幅作品究竟是用单款、双款还是穷款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没有固定格式。如创作对联时。可落穷款,可落单款也可落双款;如是长联,应落双款,上下款应落于形成龙门式的上下联末行。如果是条幅、中堂、斗方、扇面的上下款,一般都应落于正文之后,款字少应接在正文之下,款字多则另行落之,少则一行,多则数行。这根据不同的幅式来选择落款的位置,可使整幅作品增色不少。此外,落款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l.落款的字体必须与正文协调。款字与正文字体书法可以完全一致,可以有所区别,也可以完全不同,需要根据正文字体来定。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草不用楷。传统的作法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动不挈静”、“今不越古”。若以大小篆为正文,就用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落款;若以隶、魏、楷为正文,就用楷、行、草书落款;实际上,通常以行书落款较多,这样既易识别,又避免了呆板。


2.落款的字体大小必须与正文协调。一般情况下,款字应小于正文的字体。具体落款的时候,款字还应该根据留白大小而定。如果留白大而款字太小,则无法稳住作品重心;如果留白小而款字太大甚至大过正文,则轻重失调,喧宾夺主。也有这种情况,即在正文写完以后仍然留有较大的空间,作者可以顺着正文的笔意就势而下,所落的款字与正文浑然一体,字体同等大小也是允许的。


3.上款不能与正文齐头,一般应低于正文一字为宜,下款,与正文另起一行的单款(除

匾额),包括款后的印章,均不能与正文齐平,应留有一定的空白,否则,会给人以呆板及闷塞之感。


4.如果作品末行的正文较少而后面的留白较多,则应增加款字填补余白;如作品本身正文较少而后面出现大块空白,款字可少则数字、数十字,多则上百字,但款文尺幅不得超过正文尺幅。


5.落款与正文如果同行,二者之间应留有间隙,不得挤得太紧。其间隙一般为一个款字左右。


6.如果作品写的是现代诗词或现代文稿,则落款中的时间可用公元纪年法,这样会给人以协调统一的感觉,也更有利于体现时代气息。如果作品写的是古诗词或古代文稿,则落款的时间可用干支纪年法。纪月方式为:一年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称孟,第二个月称仲,第三个月称季,如孟春、仲春、季春等。但是千万不能将于支纪年与公元纪年混用。



常用落款用词 


一、称谓 

⒈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⒉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⒊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⒋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⒌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⒈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⒉绘画题款用:敬、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⒊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月令:


一月:正月、春正、孟春、端月、嘉月、早春、初春、首岁、开岁、芳岁、上春、新正。


二月:仲春、中春、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花朝、花月。


三月:季春、晚春、暮春、末春、杪春、蚕月、花月、桃月、桃浪、莺时。


四月:孟夏、首夏、初夏、维夏、槐月、仲月、梅月、麦月、清和月、纯阳、正阳、麦候、麦序。


五月:仲夏、超夏、中夏、榴月、蒲月、端阳、午月、天中。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溽暑、极暑、暑月、荷月、伏月、焦月、精阳。


七月:孟秋、初秋、新秋、上秋、兰秋、肇秋、首秋、早秋、瓜时、凉月、兰月、瓜月、巧月。


八月:仲秋、中秋、正秋、桂秋、桂月、爽月、壮月、大清明、仲商。


九月:季秋、晚秋、暮秋、杪秋、菊秋、凉秋、三秋、菊月、咏月、朽月、玄月、季商、暮商、霜序。


十月:孟冬、初冬、上冬、开冬、良月、吉月、阳月、小春月。


十一月:仲月、中冬、仲冬、畅月、子月、雪月、寒月、龙潜月。


十二月:季冬、严冬、残冬、末冬、穷冬、暮冬、杪冬、腊月、冰月、除月、严月、暮岁、暮节、穷捻、穷纪、嘉平。


季令:


春季: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


夏季: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季: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


冬季: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


此外,更具体的日期,可以用农历的节气和农历的日期,用旬也可以,每月的三旬分别称做:上浣、中浣与下浣。


7.值得一提的是,在落款中出现的地点不要用俗称,而要用雅称,才能与书法这一高雅艺术相匹配,雅称可以是人们都熟悉的古地名、可以是闻名遐迩的别称,例如:合肥曾经叫庐州,南京曾经叫金陵,广州的别称叫花城,这些都是可以落款的。特别是那些非常具体的街道名称、不太雅的村庄名称,是不能出现在落款中的。


钤印

钤印是书法创作的最后一道环节。印章在书法作品中除了作为作者凭信之外,还是内容上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它不但具有装饰和衬托的作用,白纸、黑字与红印章,相得益彰,而且对作品的章法分布起着调整节奏、稳定重心、破除呆板、加强均衡等作用。钤印恰到好处,有如锦上添花,画龙点睛。


 印有朱文和白文之分,朱文又称阳文,即字是红色的,沾色少,分量轻;白文称阴文,即字是白的,沾色多,分量重。根据钤印位置,印章大致分为名章和闲章两大类。


l.名章。


主要是用照应线条气势流贯以及章法的总体布局。它又分为姓名印和款尾印两种。


姓名印是姓氏印与名称印的总称,常见的形式为正方形,也有圆形的,通常铃在款文之下。书法作品既可采用姓名合印,也可采用姓名分印,应视其作品需要而定。姓氏印和名称印同时采用时,应先姓氏后名称,也以一朱一白为宜,前者略小于后者。在铃盖时两印不得靠得太近,一般应隔一印的空位。印与款字也应有一定的距离,上下成垂直线。


 款尾印主要是用来使书法章法形式更为完善,一般为创作者的字、号或崇尚的语句、成语,一般为正方形,视其情况铃在款末或姓名印后,使作品红黑相间,阴阳互变,起到收气敛势、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中,名章不能缺少,缺少了就会给人美中不足之憾。


2.闲章。


闲章的内容较为广泛,虽叫“闲章”,其实不闲,古人所谓“闲章不闲”,它对调整书法作品的布局,完美书法作品的章法起着重要作用。闲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起首印,又称随形印。它适用于从右至左竖行书写的书法作品,一般铃在首行一、二字间右侧的虚疏处或第一字右上方,以起引首开头、补白说明作用。形式有长方形、椭圆形、葫芦形、自然形等,一般不用正方形。印文常用朱文,以一至四字居多,其内容多为明志、自勉等隽语、格言、成语、诗词摘句或斋馆名、籍贯地名、年号、斋句等。不得与落款内容重复。起首印一般不得大于名章,以免头重脚轻。


拦腰印,它主要是用来调整款式与字势、点画与结体的整体效果,使一些不尽人意的点画。结体得到补救,使章法具有节奏感。拉腰印多用于条幅,铃在第一行右边中间或中间上下处,内容多为作者的籍贯、属性的肖形等,应比起首印和姓名印小。一般为小圆、小长、小方形,多用于行、草书作品中。


肖形印,是十二生肖或作者尤为喜爱的与书作内容有关的各种动植物形象之印。此印使用较为灵活,视作品情况,既可作为起首印用,也可作为拦腰印用。作为起首印时,一般与方形的名章配合使用。


用闲章,其内容都应与正文自然切题,用好了饶有情趣。它既可拓展题意,抒发见解,又能深化作品意境,给人以无穷的还想,从而极大地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钤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l.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用印一般以一、二方为宜,最多不得超过三方,谓之“印不过三”。铃多了满纸发红,反而会给人喧宾夺主之嫌。


2.书法作品的用印大小要与款字匹配,一般而言,印章不能大过款字。用一方印时,白文居多,因为红色多,镇得住。如朱、白文印章同用时,在一般情况下,朱文印在上,白文印在下,因为白文红多分量重,红文红少分量轻。上面的朱文印应略小于下面的白文印,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平稳,反之则显得头重脚轻。


3.钤印时位置要正,要高低适宜。太高,会使作品上部重而下部轻,且有悬空欲坠之感;若太低,则又缺少空灵感,显得压抑。同时,位置要正。竖式书写的作品,印章要盖在款文下面或左侧,印章下端要稍高于正文,不能低于或齐平于正文底部;在横写的作品中,印章盖在款文右侧,但不要和正文右侧平齐或超过正文右侧。此外,印章要盖正,不歪不斜,不偏不倚,否则有草率之嫌。


4.在钤名章时,落款为名,印一般为字;落款为字,印不般为姓名。款有姓,则印用名印;款无姓,或用道号、别号者,则应视其情况采用姓名印或姓名分印,这样才会使欣赏者明了书者为谁。


5.印文宜现范,一般以大、小篆为主,间用古隶。不能用工作生活中用的楷书、行书和草书。


用印的忌讳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匚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篆刻闲章内容大全

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广义地讲,它滥觞于战国及秦汉时的“吉语”、“成语”、“祝辞”印。从狭义上区分,一般是指起始于宋代的诗词文赋类的印章。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一、诗词类。由于印面大仅枣栗,故多是摘诗词中的精彩名句。若明汪泓所刻“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闹红一舸”之类。


二、文句类。也多是指录古来文土妙言或自出心声。当然,也有以全文人印者,如清周芬即在方寸的印石上不厌其烦地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字若芝麻,很是粗工。


三、箴言类。文人好以警句自励、自律。若明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


四、吉语类。文士也多撷以人印,若清赵次闲刻有“永受嘉福”,清蒲华有“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印,清吴昌硕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五、记事类。若近人杨度尝请齐白石刻有“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六、寓意类。此类印非用者道出,每不可释解其心结。如大画家陆俨少上世纪50年代被错划“右派”,为表明其受国本旨及冤屈心情,曾令笔者刻有“越人”、“我自爱桐乡”等印。


七、述志类。此类印或为人,或为艺,多有座右铭的意味。又如明归昌世刻有“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更是总结了生平志趣。


八、诫谏类。这类印多为处世哲学中自我反省、自我警示告诫的文句。清代上海籍的篆刻家王玉如尝刻有“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更是直接到似是诲人,也似自诲了。


九、纪年类。若清金冬心就使用过“龙年丁卯”的印的,清赵次闲就刻过“丁亥生”、“猪”肖形的两面印。大画家谢稚柳的“龙年七十九”,这类印在书画家中尤盛行。


十、履历类。其中也包括里籍等。如清邓石如就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祖籍隶慎国今居六代都”印。


十一、生肖类。以生肖图案作印是近今风尚,一般为书画家钤记用。


十二、鉴赏收藏类。一般以斋馆名、姓氏附以“藏书”、“藏画”、“珍藏”、“赏玩”、暂得”、“过目”等。


十三、世系类。由传统的家谱世系引申而来,若明汪关刻有“弥勒后身”印,清黄均刻有“大痴后人”印。


十四、自嘲自谱类。若清赵之谦刻有“为五斗米折腰”,清陈鸿寿刻有“我书意造本无法”,清黄易刻有“画梅乞米”,齐白石刻有“老夫也在皮毛类”,李可染的“白发学童”,皆可玩味。


十五、若清吴让之刻有“人因见懒误称高”。齐白石衰年,每为屑小所作伪品所扰,无奈之余,刻有一印,文日“吾画遍天下伪造居多“。


二字闲章

B 抱朴 百忍 博雅 步月 奔腾 补勤


C 畅神 畅怀 苍润 传神 粹美 翠微 澄怀 藏珍 长乐 长庆 春归


D 独醒 独乐 顿悟 滴翠 多福 达观 达智


F 飞雪 飞霜 扶疏 浮翠 阜康 福寿 福禄 奋击 奋发


G 归真 归朴 孤高 孤贞 国香 广博 广裕 瑰富 耕云


H 弘毅 怀德 寒碧 寒烟 惠风 含芬 鹤寿 华旦 华英 合欢 厚福 鸿福 鸿祯


J 精诚 居德 济世 静观 隽雅 寄情 极致 吉祥 吉庆 锦绣 嘉祥


K 旷达 空翠


L 乐道 乐天 励精 流辉 流风 淩云 兰馨 兰芝 烂漫 灵犀 灵慧 龙升 龙光 龙虎 龙凤


M 妙境 妙善 墨痴 墨缘 墨趣 墨狂 梦蝶 鸣谦 鸣翠 魔韵


N 弄月 凝霜


Q 清旷 清心 清真 清芬 清暑 清阴 清梧 求索 琼枝 谦和 鹊喜 庆祥


R 仁寿


S 守拙 神德 慎独 慎思 尚志 舒畅 舒扬 素澹 素秋 随风 随缘 书缘 师心 升恒 肃慎


T 天趣 天香 天祉 天禄 听雨 听月 听涛 图强 腾飞 踏浪


W 无我 无逸 万福 万寿 五福 舞翠


X 心画 洗心 逍遥 笑傲 馨远 雪浪 雪影 薰风 啸风 衔月 写心 祥瑞 祥祯 戏浪 雄飞


Y 养拙 养真 养性 怡心 雅趣 雅集 云龙 云游 吟雪 吟秋 吟风 幽馥 逸翮


Z 真纯 真趣 制怒 致远 造极 醉墨 醉舞 争春 早芳 祝福 中瑞 正祥 至诚 贞仁 逐鹿


三字闲章

B 不容易 抱赤心 碧连天 白玉脂 伴君醉


C 常无欲 春之声 催春回


D 德润身 德不孤 达心志 道无穷 道心清 得天趣 东篱菊 独暄妍 度秋声 蝶恋花


F 奋则勤


G 龟鹤寿 广陵涛 观沧海


H 华而实 翰墨缘 和为贵 寒彻骨 唤春归


J 金石寿 静者安 净无尘 江南好 解语花 将进酒


K 苦寒香


L 乐逍遥 陇头春 淩云飞 淩云竹


M 梅花雪 穆以温 满庭芳


N 南山寿


P 平芜碧 平常心 癖於斯


Q 庆云集 清且俭 清入骨 千秋月 千杯少 全无敌 强其骨


R 人长寿 仁者寿 如椽笔


S 四时春 四海春 思无邪 师造化 水竹居 说丰年 少则得 守静笃


T 天行健 天如水


W 瓮头春 物外游 舞春晖 无双品


X 下水船 惜寸阴 惜分阴 惜秒阴 香满座 香如故 香风远 香盈袖 闲自香 雪霜枝 潇湘雨


Y 一枝春 一段香 养其拙 艺无涯 意自如 游於艺 饮清露 欲淩云 雁影遥 雁南飞


Z 志於道 知不足 醉春风 醉歌行 正气歌 致虚极


四字闲章

B 百忍成金 百花齐放 百福具臻 博学笃志 博学笃行 博学济世 博学慎思


博学悠远 博古通今 博览精思 博爱向善 笔走龙蛇 笔精墨妙 笔情墨趣


笔歌墨舞 抱朴含真 抱璞藏真 抱璞守拙 把酒临风 半生若梦 冰心玉壶


冰清玉洁 碧云黄叶 白发学童 八面威风 比翼双飞


C 宠辱不惊 澄心清神 澄怀观道 长乐无极 长风万里 长风破浪 长绳系日


长笑放歌 长毋相忘 春和景明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春风雨露 春风得意


春风桃李 春在天涯 春树暮云 春池洗砚 曾经沧海 诚毅和爱 诚朴雄伟


从善如流 啜菽饮水 吃亏是福 草情篆韵 彩笔淩云 寸阴是竞 惨澹意匠


叱吒风云 椿萱并茂 呈祥献瑞


D 敦厚周慎 敦品修学 砥节励行 淡泊明志 澹定自若 澹定从容 道法自然


道履曼茀 对酒当歌 叠云长风 登云钓月 登高望远 淡怀卓识 达者为师


度德量力 笃行有为 笃静悟初 德厚流光 丹桂飘香 大巧若拙 大爱无疆


E 鸥语涛声


F 防微杜渐 法贵天真 风花雪月 风调雨顺 风鹏正举 风雨同舟 风雨鸡鸣


风神洒落 泛水约风 繁花似锦 飞花点翠 飞举冲霄 飞鸿越海 飞云含碧


飞黄腾达 奋发踔厉 奋图精进 敷析渊微 福域同登 福如东海 福惠双修


凤凰来仪


G 高风亮节 高风峻节 高情远致 高山流水 高蹈自守 高瞻远瞩 刚健中正


光风霁月 光明磊落 广结法缘 过犹不及 归真返璞 归璞返真 耕云种月


孤云雁影 公诚勤朴 格物致知 敢为人先 肝胆相照


H 浩气长存 厚积薄发 厚德载福 厚德载物 汉书下酒 皓月禅心 浑厚华滋


和风清穆 和风秋云 和若春风 和气致祥 惠风和畅 花意竹情 华夏龙腾


含英咀华 海运飞鹏 河山带砺 河清海晏 好学深思 翰不虚动 翰逸神飞


翰海腾龙 浑金璞玉 寒云远征 寒塘鸣翠 鹤路云天 海棠春醉 怀仁慕德


J 见贤思齐 俭以养德 敬慎不败 敬慎无忒 敬胜者吉 敬业乐群 进德修业


教学相长 精研覃思 精骛八极 精进努力 精思擘画 惊浪奔雷 君子无逸


及锋而试 剑气斗牛 举案齐眉 嘉文懿行 嘉福成基 九朽一罢 积水成渊


积善余庆 吉星高照 吉祥如意 锦上添花 锦羽春晖 景星庆云


K 宽仁厚德 开巻有益 困知勉行 空谷足音 鲲鹏万里


L 老当益壮 老骥伏枥 励精图治 励学敦行 镂月裁雪 绿玉含露 篱落疏影


龙腾虎跃 龙吟虎啸 龙兴华夏 龙翔狮吼 兰馨素室 兰馨松寿 兰馨松盛


兰风桂露 兰亭稧后 兰亭韵事 兰臯比翼 乐此不疲 灵芝瑞露 揽辔澄清


力争上游 力挽狂澜 俪福百益 鸾飞凤舞 柳浪闻莺 芦荡飞雪 鸾凤和鸣


莲开并蒂


M 眠云卧石 眠沙踏浪 敏事慎言 敏而好学 梦笔生花 妙造自然 妙笔簪花


妙法理数 梅开五福 穆如清风 墨海游龙 墨韵诗魂 民富国强 民殷国富


秒分应惜 鸣琴而治 梅鹤同春 明德惟馨


N 宁静致远 鸟语花香 南极星辉


O 鸥语涛声


P 平淡天真 鹏程万里 披肝沥胆 破浪乘风 普天同乐 普奏华章 培兰育桂


Q 清风峻节 清风朗月 清芬可挹 清兴高怀 强学力行 气吞云梦 晴风暖翠


浅翠深黄 秋月春风 秋原驰猎 秋林饮露 秋露成珠 秋水素翎 千里清秋


千秋功业 千难一易 秦汉遗风 勤能补拙 勤则不匮 勤慎亷和 勤思会学


谦虚谨慎 琴心剑胆 卿云歌起 前车可鉴 锲而不舍 青萍结绿 群英集萃


器宇轩昂


R 人夀年丰 人杰地灵 仁者无敌 仁言利博 任重道远 日新其德 熔金合璧


如日中天 瑞气盈门 瑞气集门 瑞气云集 瑞彩祥云


S 思逐风云 思接千载 思逸神超 神游千古 神与物游 神气宛然 神气晏如


神龙腾飞 神酣笔畅 室雅人和 书为心画 书魂琴韵 书画同源 书画延年


松竹含韵 松风水月 松风雪霁 松鹤遐龄 松鹤延年 疏影横斜 适者长寿


岁月无情 诗酒余音 水到渠成 生龙活虎 审微见远 实事求是 熟读深思


审攻得当 四海升平 时和岁丰 时雍道泰 世泰时丰


T 天长地久 天道酬勤 天朗气清 天下为公 天锡纯嘏 停云落月 苔枝缀玉


踏月寻桂 同舟共济 同登寿域 泰山北斗 推陈出新 太平盛世


W 为政以德 为人师表 为善最乐 温故知新 问梅消息 晚翠淩寒 悟道归真


无欲则刚 闻鸡起舞 闻过则喜 万马奔腾 万事如意 万象更新 五风十雨


毋息半途 吴越同舟 物我两忘 握发悬钟


X 先忧后乐 心即是佛 心旷神怡 心驰神往 心慕手追 心手双畅 心随天籁


心静兴长 闲云野鹤 行云流水 行为世范 杏花春雨 晓月清香 雪裏梅花


雪乡雁迹 学海无涯 学海泛舟 学贵有恒 学造风云 潇洒出尘 息妄归真


新禧万福 向纸三日 香流翰墨 霞唤椿庭


Y 颐性养寿 逸志不群 逸兴雅怀 游艺依仁 言为心声 一苇可航 一默如雷


月明风清 月皎林疏 幽谷鸣春 幽节孤芳 野岸秋声 远清归雁 与时俱进


勇攀高峰 勇者不惧 勇猛精进 勇往直前 永不放弃 业精於勤 云天一啸


云起龙骧 玉澜无影 语妙天下 饮马投钱 与人为善 以荣增愧 雅抱冲矜


愚公移山 艺海无涯 艺苑新声 尧天舜日 莺歌流翠 意在笔先


Z 知白守黑 自强不息 志存高远 止於至善 彰往察来 正本清源 泽如时雨


栉风沐雨 智者不惑 智珠在握 智水仁山 战无不胜 众妙之门 众星拱北


众善奉行 中华崛起 祖国腾飞 祖国万岁 坐言起行 醉步溪月 中流砥柱


忠信笃敬 壮志淩云 择善而行 钟灵毓秀 芝兰玉树 濯古来新 珠藏泽媚


珠联璧合 种德收福 紫气东来 振迅天真


五字闲章

书存古气中    何处不思量     四座无凡兵     飘然思不群


博学而约取    萤窗万卷书     静专神自归     闻一以知十


为学心难满    好学近乎知     以文常会友     以日新为道


往来无白丁    自有闲中益     观往以知来     酌古又斟今


心与浮云闲    高空看过云     佛从心上见     静坐对众妙


任心即为修    山色有无中     闲读白云中     一切从心生


无法本是道    心孤欲近禅    


六字闲章   

花雨禅心俱寂   岂能尽如人意   独于闲处开看 


七字闲章 

道莫求悟本无迷    长竿放去随波浪   放下身心如敝帚


水在瓶中云在天    忙中争得作闲人   浮生适意即为乐 


长恨此身非我有       字字看来皆是血   昨日之日不可追


好书悟后三更月    重帘不卷留香久   不薄今人爱古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    红袖沾香处读书   一帘疏雨琴书润


万里山川供笔札    人读花笺字句香


闲章的内容分类

1.清芬衍世,瓜瓞绵长——记家世门第


2.生辰行第,人生纪实——记生辰行第


3.寓意姓名,再现自我——记姓名字号


4.山南水北,故里情深——记籍贯里居


5.功名荣宠,门第生辉——记功名官爵


6.究学精艺,立德立言——记励学精艺


7.琴棋书画,志趣情怀——记爱好逸兴


8.室雅书香,淡泊退藏——记恬淡自守


9.修身养性,存素守真——记道德修养


10.人生遭际,悲欢离合——记境遇遭际


11.缥缃锦轴,百宋干元——记收藏藏珍


12.见贤思齐,崇尚先哲——记仰慕先贤


13.佛道仙家,他乡可期?——记佛道信仰


14.家国和鸣,垂裕后昆——记祈求愿望



怎样保管家藏书画

书画的保管是书画收藏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倘若我们不惜重金千辛万苦收藏的名家书画因为保管不当而使其价值大打折扣,那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故笔者建议收藏书画的朋友需从如下几个方面注意书画的保管。


1、暂不装裱的书画片不可随便折叠摞起,否则存放时间一久就会从折叠处折断,或在折处留下黑色折痕,以至装裱后影响美观。如果要临时欣赏,切不可用图钉钉于墙上或用浆糊粘于墙上,否则会直接损坏书画片。正确保存书画片的方法是:可将书画片下面衬一层幅面相当的薄宣纸或皮纸,以纸卷为轴将书画片卷起,并用白纸或塑料膜包装,放在画盒内或书橱内。


2、书画装裱后更应妥善保存,存放在地方首先要考虑防潮、防蛀、防鼠、防霉烂、防玷污等。可将每件书画装入一个塑料袋或布袋,也可用白纸包好,存放时要平放,切勿竖置,更不要在书画上面放置重物使书画受压。如果有条件,可根据书画规格配制画盒,并在盒内放些樟脑和吸潮剂。


3、书画裱件存放时不宜卷得过紧或过松,更不可反卷。如果卷得过紧,天地头两侧就会留下画心与边料接缝的压痕,影响书画的美观,还可能导致裱件的变形或出现脱落;如果卷的过松,容易折毁书画;如果反卷,会使书画出现一道道折痕,特别是古旧书画损害更大。


4、悬挂和展示书画时要谨慎从事。悬挂书画时要一手持画钗挑住画绳,一手托住书画未展开的部分,然后慢慢放开来将书画挂起,取下画钗。展示书画时要一人牵引画绳,另一人两手持轴头将书画展开,切忌两手向上持书画中间部分,否则手5指会将书画划出折痕。对于无轴头的书画作品,展示时要用两指夹住,使画件从指缝中通过。此外,还应注意,书画不宜长期悬挂,挂一段时期后要卷起收藏一段时间;对久存的书画要定期挂出来通风。


5、展示手卷、册页更要加倍注意,因手卷、册页的装裱较其他书画的装裱复杂。手卷在展示时要放置平整的案头或桌子上,注意案面或桌面不应有水点或脏物。手卷展开时不宜展得过长,要边展边卷。册页展开时最好不用手指翻,可用一个光滑而无毛刺的竹条插进册页夹页之间翻页。册页一般较厚,开始翻页或翻到最后几页会出现两面簿厚不均,两页之间悬空,此时如果不注意压住幅面中间的悬空处,则易造成折断现象。


6、保管已经破损的古旧书画更要谨慎,一时不能修复的不要随意展示,以避免书画再度破损。如果是已破碎的书画则更要防止散片丢失,以免给将来修复带来困难。无论是新旧书画,只要原裱尚能悬挂,画心尚无破损,一般不要急于揭裱修复,因揭裱一次就会对书画的纸素损伤一次。如果原裱书画脱落或画心破损严重,则应及时进行揭裱修复。

书   法   空   间   原   创   出   品